滚动新闻

快速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内容专家视点

徐春花:借力陆港五大核心功能 确保兰州外向发展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17-09-12 16:47:03

2017年7月8日至13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中国陆港》杂志应兰洽会组委会邀请,在兰州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陆港(兰州)发展论坛暨南亚贸易新通道合作论坛。《中国陆港》专访了兰州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徐春花女士,请她对陆港行业发展和兰州港务区的发展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中国陆港》:请您介绍一下兰州国际港务区在地缘、经济、文化方面有何特色?并请介绍下兰州国际港务区的发展现状和历史沿革。

徐春花:2003年,原铁道部在全国规划建设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于2009年11月,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最终选址在西固区东川地区,恰逢宝兰客专建设兰州西客站,原西站货场迁移至东川。2013年开始陆续启动建设东川铁路货运中心站和铁路综合货场项目。兰州市西固区为转型跨越发展,考察和借鉴其他省市发展陆港经济的经验,利用兰州位处全国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之一,和兰州“座中六联”的区位优势,“九九归一”的通道、交通、枢纽等优势,积极谋划了以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东川铁路物流中心)为龙头的兰州国际港务区建设。

2016年3月市政府批复了《兰州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2016-2020)》,11月省政府按照“三规合一”批复了《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总体规划》,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涉及2个乡镇。省政府将港务区定位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打造服务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重要的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国际贸易物资集散中心,建设一流国际陆港、智慧国际陆港。产业为“三主五辅”,即现代综合国际物流、现代国际商贸、出口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商务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文体五大辅助产业,规划建设“四纵四横”的内外联通的交通路网体系。计划力争到2020年,总投资约600亿元以上,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50亿美元以上。

当前我们推进甘肃国际陆港(兰州国际港务区)建设,具有以下三大优势:一是咽喉枢纽优势在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专门提出要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和重要产业基地。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商埠重地,承东启西、连南济北,地处“兰白”、“兰西格”两大经济圈核心位置,位列全国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21个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在全国大物流格局中拥有重要地位。在兰州建设国际港务区,具有无可比拟的通道优势和节点优势,也完全契合国家宏观战略对甘肃及兰州的发展定位。二是集散分拨优势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全面加快向西开放步伐,相继开通了“渝新欧”“郑新欧”“蓉新欧”等国际货运班列,但目前尚未形成整体有机衔接的物流体系,特别是单向对外运输特征明显,且呈现各自为政的发展状态。兰州作为向西国际货运班列的必经之地,完全具备整合、集散、分拨国内外货运资源的条件。为此,铁路总公司和省政府于2014年7月联合批复了在港务区内新建铁路综合货场项目,利用兰州铁路枢纽的编组功能,实现对外货运的集散分拨,并通过配套完善物流功能,实现通道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全面加快兰州乃至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三是交通基础优势公路方面,共有8条省国道及高速公路与港务区相连,其中外围109国道、312国道和连霍、青兰、兰海、京藏等高速公路在此汇聚,与南山过境公路、兰永快速通道有机衔接。铁路方面,共有10个方向的19条铁路通过,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兰渝、兰新二线等多条铁路穿区而过。航空方面,港务区距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约40公里,且直接与机场高速公路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内陆立体联运格局。

《中国陆港》:兰洽会对于兰州国际港务区的运营有何帮助和影响?港务区如何整合兰洽会资源?

徐春花:兰洽会作为中国西部地区主要的投资贸易洽谈会之一,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大型展会。今年7月5日,由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兰州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承办的以“丝路新枢纽南亚新通道”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陆港(兰州)发展论坛暨南亚贸易新通道合作论坛在兰洽会期间举行。这是兰州国际港务区成立以来首次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的名义邀请国内外宾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共谋合作与发展的高端论坛。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港务区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和深远的影响。一是树立陆港形象,提升陆港影响。此次兰洽会共邀请“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驻华使大使、参赞;国内各陆港园区、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国际商贸物流企业负责人;投融资机构负责人;国家智库、咨询规划机构、各相关院校专家等350余人出席,通过论坛对话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分享兰州国际港务区这一年来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共同谋划兰州国际港务区的发展蓝图。目前,兰州国际港务区通过五大核心功能项目建设和三大国际贸易通道的开通,正在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贸易枢纽港,面向南亚、中亚和欧洲陆路进出口货物的转运站和“一带一路”进出口物流集散中心。第二十三届兰洽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是对港务区发展的一剂强心针,兰州国际港务区在本次论坛上项目招商签约共签约8个项目,引进资金17亿元,签约项目重点涉及物流仓储、冷链加工、大宗商品交易、国际班列合作等方面的项目。此次签约项目打破了以往以投资建设类项目为主的形式,首次将运营类项目纳入签约范围,拓展了项目签约类别,为港务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和建设运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成为本届兰洽会上一大亮点。二是探讨陆港发展优势,创造陆港发展契机。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胥波在此次兰洽会论坛中作了《共建“一带一路” 推进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介绍了兰州国际陆港所具备的战略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功能优势、产业优势,使国内外嘉宾对兰州国际港务区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时在共建“丝路新枢纽”,畅通“南亚新通道”上形成全新的认识。与会嘉宾围绕兰州南亚国际班列发运,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与欧洲、中亚、南亚地区未来合作发展陆港经济的前景,以及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如何借助自身优势,建立畅通内外、互利共赢的陆港产业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和展望。兰州国际港务区将以中欧、中亚、南亚国际贸易为契机,依托“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以与尼泊尔双边贸易为先导,延伸至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畅通瓜达尔港出海口,加强与俄罗斯、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国际贸易合作,与荷兰鹿特丹合作建设国际智慧陆港DINS运行平台,同时,深化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集疏运战略平台,做好“一带一路”国际班列货物的编组、集散和分拨服务的文章。

此次兰洽会的召开,促成了国内知名陆港企业、园区齐聚兰州,着力探讨陆港资源整合与行业发展,企业精英、商会代表、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形成群策群力,助力甘肃(兰州)陆港经济发展。在整合兰洽会资源方面,兰州国际港务区通过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打造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了区区联动、区港联动、一区多园内外互动的新模式。“区区联动”就是联合“一带一路”义新欧、渝新欧等中欧、中亚往返国际班列节点园区,向西实现编组配载、向东实现中转分拨辐射中东部地区;“区港联动”就是加强与天津港、青岛港等沿海港口,西藏吉隆等边境口岸及荷兰鹿特丹等国际海港的联系,实现贸易畅通、互联互通;“一区多园互动”就是以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中心,在周边省市设立多式联运集货点,辐射带动新疆、青海、宁夏等周边省市。通过发挥国际货运班列协作合作平台作用,实现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良性健康发展。

目前,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已与郑州陆港、新疆联宇、西安陆港等全国首批16家示范港口签订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多式联运企业联盟合作框架协议》;与天津港、青岛港、重庆果园港等国内6大港口开展港口业务;与多家500强企业开展经营业务;与重庆港务物流集团签订公铁水多式联运合作协议。

《中国陆港》:甘肃省兰州市目前正在筹备开通第二条南亚班列,相关国际贸易货物将从兰州出发,通过陆上运输前往巴基斯坦。具体线路是怎样的?主要连接哪些地区?预计将达到怎样的效果?

徐春花:兰州市正在积极筹备开通第二条南亚通道,开通巴基斯坦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具体路线是从兰州出发经过新疆喀什到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这条线路可以把国际贸易货物更快转运,为我国同南亚、中东和非洲国家构建一条新的南亚通道。

《中国陆港》:港务区如何建设国际贸易通道?

徐春花:在国际贸易通道建设方面,兰州国际港务区积极协调推进,主要打通了四条贸易通道,分别是南亚贸易通道、中欧贸易通道、中亚贸易通道和中新南向通道。一是南亚班列发运情况2016年5月11日,兰州国际港务区成功首发了兰州—日喀则—加德满都的南亚公铁联运班列,运输时间从海运45天缩短到了10天,切实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开创性打通了第一条南亚通道。南亚公铁联运班列是甘肃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创新之举,有力促进了中尼边境贸易大幅增加。截至2017年6份,累积发运897车,主要货品为苹果、农副产品、日用百货及食品。二是中亚班列发运情况2016年,组织发运兰州—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际货运班列,每周发运2至3列,是发运最多、最成熟的中亚班列,已累计发运102列4455车,出口货物10.3万吨,货值1.98亿美元;今年5月18日,由中铁集捷时特公司牵头组织,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公司配合,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东川站作为始发站,使用中欧班列品牌集装箱,组织发运的首列国际班列,暂定每周一、周四组织发运2列,已累积发运10列490车9656.64吨,货品有日用杂品、日用电子百货等。三是中欧班列发运情况。港务区与兰州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兰州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作为中欧班列组织发运的主体。兰州国际港务区多式联运公司配合,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开展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等业务。四是南向通道推进情况。将渝桂新“南向通道”向北有效延伸至兰州,建立陇桂铁海联运大通道,有利于推动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平台和广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南开放门户的有机衔接,实现我国西南与西北、中亚与东南亚、“一路”与“一带”的三个联通,有利于提升甘肃在“一带一路”中的优势战略地位,有利于提高甘肃进出口的物流时效,使甘肃兰州成为我国东西和南北物流通道枢纽的战略节点。目前,中新(甘肃)互联互通南向国际贸易物流通道运营企业平台已由重庆西部物流园和和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合资成立,兰州国际港务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将在四省沟通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加入合资公司。鉴于当前时间紧、任务重,由兰州国际港务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先行承担平台作用,逐步吸纳省内物流贸易企业,采取股份制形式,建立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外向型平台企业,牵头整合省内资源,理顺物流渠道,逐步推进与重庆、广西等相关企业的合作。

中国陆港:您认为港务区要如何为“一带一路”战略服务?“一带一路”会为西部地区带来哪些改变?

徐春花:港务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号召,通过建设铁路集装箱、兰州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多式联运、智慧陆港五大核心功能,组织发运中亚、南亚、中欧班列,促进兰州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辟了快速车道。“一带一路”的提出充分考虑了发展西部的基础经济,发挥西部地区产业优势,走产业国际化思路,带动了西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打开我国对于国际交易的通道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建立起一条横贯东西南北的经济大动脉,可以建立起安全可靠的国际交易网络平台,为我国产业的高速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东西部地区的产业融合创造更大空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与不断发展促进了商业的转型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交通、医疗等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可以在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上为西部地区引入大量的经济资源,大多数企业选择在西部地区建立工厂,扩大生产范围,改变原有的企业生产模式,加强企业内部的员工技术,改变了中西部地区原有的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思路。此外,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下使更多产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延长了我国产业链的发展,面对西部新市场的不断开拓和发展,东部地区必将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东西部共赢。

《中国陆港》:陆港建设对城市规划有何影响?城市发展和陆港园区建设是怎样相互依存发展的?

徐春花: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国际货运班列中转编组枢纽,我国面向欧洲和中西亚、南亚进出口国际贸易物资集散中心,是甘肃省服务于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平台,也是兰州市展现黄河文化兼山水城市特色风貌的新城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的规划建设,将提升兰州作为“一带一路”黄金段上重要节点的地位,助推兰州积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体系,快速跨越式全力融入全球产业版图,实现“大兰州、新兰州”在全球经济分工体系中的价值,迅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将形成融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集综合物流(国际铁路运输、中欧中亚班列、海铁联运、公铁联运、保税物流、国际物流、公路货运、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分拨配送、公共仓储、物流信息)、国际商贸、商品展示、国际商务、出口加工、物流金融、总部办公、会展服务、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区,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先进的,立足甘肃省、服务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与中西亚和欧洲国家进出口贸易的物流服务,辐射中西亚和欧洲市场的综合性国际陆港(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成为西部地区及国家向西开放发展的门户、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的国际商贸物流节点、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与物流高地、甘肃及西部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带动甘肃加工业大发展和经济全面发展。

《中国陆港》:请您展望一下未来的兰州国际港务区?

徐春花:“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西部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此我们抓住了这个机遇,利用甘肃的区位优势,突出国际化,提高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务‘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贸易集散中心的地位。我们要走出去,请进来,广交朋友,寻求发展,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各方找到利益的汇合点,加强与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贸易往来,让全世界的资源在这里汇集,让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成为西部发展贸易往来的新动力。同时,随着新南向通道的打通,使铁海联运、通江达海成为可能,我们将加强与沿线省区市的联系沟通,构建利益共同体,携手打造中国内陆通往南亚便利高效的陆路通道和国际物流集散转运中心,真正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切实把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建设成甘肃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成为‘一带一路’的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