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内容国内资讯

“陆海新通道”与重庆国际化机遇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19-08-07 16:11:09

640.jpeg

摄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什么是城市国际化呢?一般来说,城市国际化是一座城市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和社会文化交流,逐步升级为国际城市的过程。一座城市通过制定良好的国际化战略,在达到与世界接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发展自身的作用。对于西南重镇的重庆来说,近代以来,曾先后经历过三次国际化浪潮。

——1——

重庆历史上的三次国际化热潮

       第一次是1891年重庆开埠,这也是重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登上世界舞台,在其城市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1890年3月31日,中英两国在北京订立了《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正式作为通商口岸开埠。次年3月1日,重庆海关的建立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开始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尽管,西方列强开埠重庆的初衷是开辟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不过却在客观上加强了重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由此开启了其第一次国际化进程。

640-2.jpeg

位于七星岗领事巷14号的英国领事馆旧址

       各国列强在重庆设立的领事馆、租界等,就是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表现之一:1896年,法国、日本、美国分别在重庆设立总领事馆;1901年,日本在今南岸区王家沱设立了日本租界;同年,法国在今南岸区弹子石附近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1902年,沙俄在今渝中区枇杷山上建立了俄罗斯公馆;1904年,德国在重庆设立领事馆。

       重庆为何会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埠,并以此推动第一次国际化进程呢?笔者认为主要有这么两大原因:其一、据史料记载,得益于发达的水运体系,开埠前的重庆已发展成为四川甚至西南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为日后大力发展工商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比如,成书于清代的《巴县志》(巴县即重庆城前身)记载,这里“三江总汇,水陆冲贾云屯,百物萃聚,不取给于土产而无不给者”。

       其二、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码头,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大宁河等,借助这些河流形成的交通网络,东可达长江中下游的汉口、上海等地,西可达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北通陕西,南入贵州。因此,列强迫使重庆开埠,一方面能够依托后者发达的水运网络,向西南各地辐射,为其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扩大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凭借长江这一关键性的对外通道,方便与外部世界发生贸易往来,包括把掠夺来的原料通过这一对外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

       第二次是战时首都时期。自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汉口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从那时起,重庆承担起了战时首都的责任,并且又开始了新一轮国际化浪潮。直到1946年5月1日,国民政府发布还都令,宣布5月5日“凯旋南京”,重庆第二次国际化进程才宣告结束。

       八年半的战时首都时期,重庆从西南边陲的工商业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心、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中共中央南方局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所在地……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成为了可以与伦敦、华盛顿、莫斯科并驾齐驱的国际四大名城。

640-3.jpeg

位于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38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我们注意到,在这时期里,苏联、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英国、巴西、澳大利亚、智利、缅甸、波兰、秘鲁、阿根廷、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公使、代办等先后来到重庆,或将其驻华使馆迁至重庆,或建立对等的大使、公使级外交机构;还有近30个国家在重庆设立了具有使馆功能的通讯机关。与此同时,重庆在战时还曾作为韩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成为了二战时期两个国家的共同首都。

       对于重庆为什么成为战时首都,我们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其一、按照重庆市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著名历史专家张凤琦的说法,重庆四周环山,长江和嘉陵江环绕,易守难攻。尤其是长江三峡,是一个天然屏障,日本的陆军和海军始终没有攻入重庆,只有靠空袭。

640-4.jpeg

震惊中外的宜昌大撤退

       其二、经过开埠后四十多年的发展,重庆工商业相对比较发达,具备在此建立战时首都的物质基础;其三、与重庆同处大后方,且同样易守难攻的贵阳等城市相比,前者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一条可以连接外部世界的长江。1938年10月,距宜昌仅300公里的华中重镇武汉沦陷后,为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重庆,以保存中国民族工业命脉而进行的宜昌大撤退,就是通过长江完成的。

       第三次是直辖后第一个十年。自1997年6月18日,重庆恢复直辖后,其战略地位显著提高,对外交流也明显增多,这为开启新的国际化进程埋下了伏笔。这段时间里,重庆国际化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其一、在这期间里,随着英国、柬埔寨、日本领事馆到来,重庆领事馆数量完成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为其国际化进程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其二、这期间,国际体育赛事、国际会议及展会的数量和质量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2004年亚洲杯小组赛和四分之一决赛在重庆举行;2005年10月11日至14日,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来自41个国家(地区)124个城市的市长参加。

640-5.jpeg

1997年重庆直辖,有力地推动重庆国际化进程

       其三、重庆依托于三线建设时期,以及1983年成为首批计划单列市打下的工业基础,再加上直辖后,中央给予的政策及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其经济实力得以迅速提升。与此同时,重庆还借助长江黄金水道与世界加强了联系,其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7年的16.7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4.45亿美元,增长了3.43倍,日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从开埠、战时首都到直辖初期,重庆历史上的这三次国际化热潮,其发生背景、历史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外部资源等都不尽相同,不过还是存在着那么一点共性,那就是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长江,成了推动重庆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换句话说,重庆三次国际化热潮或多或少受益于长江这一关键性的对外通道。

       然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长江黄金水道在推动重庆走向世界舞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同时,也使得后者的国际化进程始终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对此,不少研究中国区域经济的专家曾一言蔽之:中国以往的物流模式,是中国内陆地区把各种各样原材料、产成品运到中国沿海,再从中国沿海用船运到欧洲、美国,或者用飞机运到全世界。在这样的格局里,西部永远是中国的腹地,无法变成枢纽。即便拥有“长江黄金水道”,也只是有了一根通往东部沿海的单向导管。不仅如此,沿海地区的经济越来越强壮,而西部地区则因缺乏回流的“血液”滋养,经济腾飞所需的人、财、物流,始终难以积聚。 

——2——

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推动国际化

       因此,重庆要想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方面有更大突破,就必须从过于依赖长江黄金水道连接世界,转变为以其为中心构建起多条高效的对外开放通道,带动起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那么,当前重庆正在进行中的第四次国际化热潮,最后能如愿以偿吗?

       时间来到了2009年。这一年,惠普、宏碁、东芝、华硕等笔记本电脑品牌的生产基地落户重庆。由于重庆地处内陆,这些品牌商期望有一种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的物流方式,为其产品销往欧洲“开路”。于是,同年惠普高层与重庆官方会面时,双方拿着地图,大致画了一条从重庆至德国的线路,这便是中欧班列(重庆)的“雏形”。

640-6.jpeg

渝新欧测试班列

       转机出现在2011年3月19日,这一天谋划多时的中欧班列(重庆)正式开通,中国内陆与欧洲的时空距离,首次从40多天缩短至15天左右。中欧班列(重庆),将这条中国对外贸易“黄金走廊”——丝绸之路再度唤醒,并焕发出新的生机。而重庆笔电产业在中欧班列(重庆)开通的推动下发展迅速,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笔电生产基地。

       事实上,对于重庆来说,中欧班列(重庆)的开通,其意义远不仅仅是带动笔电等外向型产业崛起那么简单,更重要在于开始构建起了以自身为中心、辐射欧亚大陆的对外开放通道,由此极大地推动了重庆国际化的进程。重庆也顺势提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目标。据我们梳理,从2008年到2016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世界500强企业个数及领事馆数量等衡量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都有明显增长。

       比如,在此期间,重庆进出口总额从95.21亿美元,增加到627.71亿美元,增长了5.6倍,远远高于直辖第一个十年的增速;实际利用外资从27.29亿美元,增加到113.42亿美元,增长了3.2倍;世界500强企业个数从93家,增加到272家;领事馆则增加了7家。

640-7.jpeg

       在中欧班列(重庆)正式开行6年半后,为解决西部地区出海难问题,2017年9月25日,由贵州、广西、甘肃和重庆联合打造的中新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常态化班列(即“陆海新通道”前身),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首发。该通道是在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框架下,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为关键节点,中国西部相关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通过区域联动、国际合作共同打造的有机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相较于此前的中欧班列(重庆),“陆海新通道”在全球资源聚集、扩散,以及国际往来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其一、“陆海新通道”推动中国西部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将中国广阔的西部内陆地区与充满生命力的东南亚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加快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不难看出,“陆海新通道”既是西部省份“抱团”发展的平台,和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入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因此,“陆海新通道”在促进重庆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以及更好发挥“三个作用”的同时,还有助于后者提高聚集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能力。

640-8.jpeg

中新金融峰会

        其二、“陆海新通道”成为重庆国际往来和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比如,去年5月,越南率代表团赴重庆考察。同年8月30日,重庆与越南胡志明市签署友好城市备忘录。双方除了进一步深化“陆海新通道”务实合作外,还将共同开发旅游市场。此外,去年以来,首届智博会、中新金融峰会、共建“陆海新通道”主题对话会、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等在重庆举行的国际会议或者展会,其背后都有“陆海新通道”提供支撑。

原创: 渝跃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