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内容国内资讯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谈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19-05-30 18:03:42

陆港网讯 前不久,在“第六届中国(合肥)陆港发展暨物流枢纽建设峰会”上,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就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的国家枢纽规划问题,介绍了有关的执行和申报方法。

图片 1.png

现在各个省市都在紧锣密鼓的张罗国家枢纽建设一件事情,就是申报国家枢纽。这应该是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第一次给企业项目冠以国家名,因此受到省、市、企业的重视。目前评审工作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文件也公开了,因此我借今天这个机会跟大家谈一谈国家物流枢纽是怎么回事,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我们应该怎么去推进。为什么国务院会同意我们企业的某一个园区给你官一个国家的名称,叫国家什么什么类型的物流枢纽,这里面实际上是反映了我们国家近几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产业体系的一种基本的思路,并且这种思路从前期的理论研究,最后终于走上了政策的平台,我们先看物流枢纽演进的一个国际脉络,或者我们把它叫做经济脉络。

    合肥陆港实际上也是我们所说的重要的物流园区之一。物流园区在近10年的发展当中,取得了快速的进展,目前全国有近2000个规模超过0.5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这0.5公里是我们国家物流枢纽规划里面的起点目标。2000这个数量是庞大的,国家准备从这2000个园区当中选取212个来官以国家名,来构建国家物流枢纽。

    物流园区的出现到国家物流枢纽,它的逻辑脉络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怎么出现的?物流元区是在解决小规模的运输经营和运输资源,物流资源过于分散,规模和经济问题产生的,对几乎所有的现在的园区都有停车场,有配载站,有加油站,有辅助的一些服务设施,目的是为了聚集物流资源,实现什么?实现运输线路的匹配,运输功能的匹配,最终为了提高效率,为了实现物流的规模经营。所以物流园区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是朝着解决物流规模不经济问题而去的。通过近10年的发展,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即便有了物流园区以后,我们依然很难实现物流的规模经济。现在的各个园区经营的困难已经体现了这个问题,因为聚集的资源依然是散、杂,它很难形成业务的匹配,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开始提物流枢纽这个概念。希望能够在这么大数量的物流园区当中,能够有一部分园区来扮演什么?干线和干线互相联通,通过干线联通形成的大流量,在枢纽里面做支线做配送,搭建干、支、配网络,干、支、配,如果没说利索想申报国家物流枢纽几乎不可能,怎么说清楚?这个要从物流和产业结合,要从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之间的空间和空间的常态关系来做工作,因为要配,你这个地方没地方放货物肯定是不行的,来先解决干线的规模化运作流体,这是从物流本身的层面来说。如果站在物流和产业发展,某个城市如果有了干、支、配有机衔接的国家枢纽,它将会营造良好的产业布局环境,这是提高它的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这样就会形成因枢纽而带两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机会,我们把它叫做枢纽经济。

    这样的话枢纽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从园区到枢纽最终的落脚点,发展经济和产业,所以各个地方在申报国家物流枢纽的时候,如果就物流谈物流也很难申请到国家直投。一个企业,一个园区,给你冠上国家资源你还觉得不值钱,为了三五千万,为了八千万一个亿还动那么多脑筋,我说这个名字拿五个亿都买不来。当然这个也有争议,是不是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其实市场经济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经济,它也是朝规模经济发展方向的经济,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国家枢纽来为物流和相关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开展这么一个产业,希望通过国家物流枢纽来构建网络。

    我们实际上就要解决两类问题,就是物流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枢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物流的交换行为,如果没有物流的交换行为,特别是在空间,大区域之间有物流交换,如果没有这种交换你就不能称之为枢纽,所以枢纽这个词实际上还是很大程度上借助了交通枢纽的概念,而不是纯物流的概念。国家物流枢纽是什么概念?国家物流枢纽是基于国家顶层网络主干交换的这么一个节点,所以我们在制定物流方案的时候,我们就要有合肥枢纽跟哪个港口,或者是哪个内陆的枢纽之间,有什么样的业务往来?如果没有,在选择和评定的时候,可能也会被放弃,等你创造了条件再来。所以有好多城市一看你那边是合肥,我们是三种类型国家枢纽的承载城市,还挺美的,你看我们一下拿到三个,你一个也没拿到,但我说成熟才过关。

    首先我们在枢纽和国家枢纽的概念下,加上我们说的园区到枢纽经济演变的基础上,我们出台了一个规划,这是去年和前年我们工作的结晶。这个规划主要包括7个部分的内容,有4项任务,3个工程,涉及到10个具体的项目,加起来相关的政策措施来构成了这个项目。因为国家物流枢纽是在降本增效的文件里面提出来的,所以枢纽必须围绕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样来引领发展模式的变革来开展工作,所以我们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推动物流组织模式和行业管理的体制机制。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物流的网络化的组织模式和适应网络化组织的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所以这个改革的核心在哪里?核心在政府改革,难也难在这里,因为改自己是很艰难的事情,改革的推动是比较难的,所以我们第一个就是要使政府的管理顺应市场企业组织变革的需要,这是市场经济发展,一进入深水区以后我们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

    第二,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设施设备的应用。

    第三,构建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开创共享,智慧高效和绿色安全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所以对每个城市可能是几个具体的项目,但是对国家而言我们希望构建的是最顶层的国家物流网络来提高国家的物流效率,所以城市承载的每一个国家物流枢纽都要考虑建国家网络的需要,所以我们不能是园区思维。所以通道加上枢纽构建一个围绕枢纽的网络,这是我们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终极的目标,也是各个企业,各个城市在制定我们方案的时候,这是核心的核心。最终我们是要通过这么一个物流体系的构建,来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的系统化,目标就是提升质量,降低成本,为优化国家经济的空间布局和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提供有利的支撑。优化国家经济空间布局,这几天跟美国贸易战打的这么激烈,中国跟美国敢于亮剑的底牌是什么?就是14亿人的现代化,14亿人的现代化必然会带来许多变化,巨大的需求空间结合物流枢纽形成的低成本、大运量形成内陆地区产业新增长期。所以我们在做方案最后一个第七部分的时候提出,如果你打造出高新经济增长,基本上你这个枢纽就是一个园区,对此没有什么好谈的。

    要使得物流枢纽能够支撑内陆发展高地,同时又跟它的资源禀赋结合起来,就要找到它的产业和物流的特点。所以从物流本身的发展特点,物流和产业的发展关系,这两个角度出发,我们把国家物流枢纽分了6个类型,这6个类型既不是学术研究里面关于物流枢纽的类型,也不是纯物流运作层面上的这种类型关系,实际上是物流和产业联动发展对于物流功能的一种需求,所以有的地方有港口,我们希望建港口型的物流枢纽,这是因为要发展港口产业。对于合肥陆港来说,能否成功,不在于开了多少中欧班列,而在于中欧班列能不能跟你邻港的产业结合联动起来,形成邻港产业加中欧班列这么一个全新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现三个链条的核心构建,如果不能,合肥陆港就成不了国家枢纽。我们是站在这个层面上,按照我们国家物流资源禀赋和区域特征,分了这么6个类型,就是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

    所以这一次是考虑内陆经济的崛起,所以我们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又对各地给出了相应的数量。这也是在过去的发展当中,一旦给资源的时候,总是偏向沿海更多一些,所以这次我们是中西部地区占到了半壁以上的江山,所以陆港型,港口型等等这些,主要是沿海港口加邻港产业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使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内陆枢纽加产业的内陆消费行为,这也是刚才叶剑部长讲到的,为什么要强大国内市场?实际上就是14亿人消费这篇文章我们要做足,所以中国市场是我们手中的王牌。有专家说相当于王炸,有这张牌我们的空间很大,但是这个空间我们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实现。6个类型的申请递上来了,大致的数量也递上来以后,我们需要去推动它的规划和建设。我们对规划建设也提了相应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区位、空间布局、存量设施,开放性和功能性,加上统筹运营管理,和区域运行研究,都是讲的物流经济,物流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概念。按照这么一个概念,我们需要加强国家物流枢纽的培育,但是在这个培育过程当中,为了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也不排斥别的枢纽承担相应的功能,所以要做的是加强国家物流枢纽和其他物流枢纽的分工协作和有效的衔接,这两者不排斥,不替代。文件里面还有一句话,必要的时候这个国家规划是可以进行动态调整,如果合肥给了你三个承载的,结果你合肥某个做得并不好,旁边的芜湖做得好,这样有可能把某个功能就让芜湖来承载,所以这个动态调整今年年底可能就会开始,因为今年把第一批搞完,年底启动第二批,启动第二批的时候开始动态调整。

    这样我们需要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的政策,来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包括建立完善的枢纽建设协调推进和动态调整,为什么说国家物流枢纽有价值?我们将根据第二条,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导向相关的资源向国家物流枢纽并行。为了推动这个发展,今年年初发了一个文件,叫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实施方案,这个文件是非公开的,所以我只摘其中一部分跟大家讲一下,就分两批,选择具有示范性的国家物流枢纽。申请国家物流枢纽是分两批,这是因为我们需要看看什么样的项目能够进来,什么样的项目需要创造相关的条件,所以我们分两批。申报工作在2019530号截止,来国家发改委上报。我跟下面的同事们也聊了聊,他们都评完了,准备修改完善以后就报国家发改委,因为530号是截止日期。这次申报要涉及方案的修改完善,还有未来有很多企业要报,所以我结合申报的情况,跟大家谈一点自己的体会。总体要求,就是市场主导,创新推进,国家确实预给了你一个帽子,但是不等于你拿到手,你要对市场导向怎么样创新来进行推进,这是第一个要求。

    第二个要求,存量优先,有序推进,随着业务的发展未来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个也允许,但是绝对不能报一个仅存在于纸上,一分钱都没有的项目,这个肯定不行,我们要的是成熟。

    第三个要求,集约整合,协调推进,我们希望一家企业把枢纽所在的区域和枢纽周边区域的企业资源整合起来,协同来完成干、支、仓配这么一个业务。

    这样我们需要做四项重点的工作:

    第一,科学布局建设国家物流枢纽,要把国家的战略性,区域的平衡性等等因素都考虑进来,即便是先选15个,也不是乱选,也是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第二,创新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培育和引导工作,我们很多会在前两批30个里面来培育10家左右的国家物流枢纽的标杆性,所以先进来的30家我们应该朝着标杆性去努力,这样对于业务的成长,业务的发展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好处。

    第三,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化的系统化建设。

    第四,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枢纽经济,就是运作枢纽要培育和发展产业,这是枢纽建设最终的落脚点。

    这样的话国家开始受理各个不同城市按照事先给定的类型承载,一个陆港型、一个是生产型,还有商贸型。合肥围绕这三个来做相关的方案,来向国家申报。申报必须具备存量发展基础、必须满足基本建设要求、必须编制合理建设方案,为了降低难度,我们在指南里就告诉你怎么写,结果告诉写了,有的城市还写的五花八门,写文件的时候不要不老实,别想发挥,叫你写什么你写什么就行。基本的流程就是各省市,目前这一期是各省组织的方案的初审,方案初审完了以后要求这批是每个省出两个,当然也有可能超过15个,我估计超过15个是大概率事件,各省市很积极,前提是你必须及格,就像考大学一样,你想上清华你就400分你肯定上不了清华,你怎么着也得考个接近600个。再是发布名单,最后再建设实施。一旦发布名单的时候你就可以挂牌,这个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这是技术难度很高的一项工作,所以要提供足够的组织保障,包括加强组织的协调,包括完善的监督,加大政策的支持,这些我们都在按部就班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