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2014年至2023年,十届中国陆港系列论坛(研讨会)经历了我国国际陆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唯一的陆港行业组织--陆港分会的成长过程。
在由中国开发区协会陆港分会联合河北陆港建设集团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陆港发展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之际,陆港网对之前举办的每一届陆港论坛(研讨会)进行简要回顾,以从每一届议题中洞察陆港行业的发展进程与未来趋势。
第六届陆港发展暨物流枢纽建设峰会┃为什么选择合肥
★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具有连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的天然纽带作用,对南北物资交流和东引西进具有重要战略支点作用。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合肥承载建设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合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合肥市产业突出,“芯屏汽合 急终生智”。这八个字不仅概括了合肥新兴产业的主要方向,也反映了其未来发展的重点。即集成电路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城市应急安全产业、智能终端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物流引领,产业发展,助力合肥勇立潮头。
★近年来,合肥凭借其强大的科研实力、丰富的创新成果、完善的创新生态以及显著的产业效应,成功打造了“科技之城”和“创新之城”的城市品牌。未来,随着科技与创新的不断深入发展,合肥将继续在科技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第六届中国(合肥)陆港发展暨物流枢纽建设峰会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推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被提出,这极大的推动了各地发展陆港、建设陆港的热情,有利地助推了陆港的提质升级。 合肥是科技之城、人文之城,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依托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合肥经济快速发展,GDP跻身全国城市前列。合肥陆港从“买全球、卖全球”到“通全球、运全球”,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凭借辐射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速度迅猛,成为国内重要陆港之一。 2019年5月17-18日,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国陆港》杂志社主办,中国陆港专家委员会、合肥市博览局、合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支持,德国凯颂腾国际物流(中国)有限公司协办,以“陆港产业、物流枢纽——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合肥)陆港发展暨物流枢纽建设峰会在合肥市胜利召开。 海关总署原党组成员、国家口岸办原主任叶剑,时任合肥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朱策,时任合肥市商务局调研员朱榕,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李汉卿博士,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徐萍,时任合肥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雍凤山,时任合肥产投集团副总经理沈校根,时任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时任《中国陆港》杂志总编朱长波,俄罗斯铁路物流股份公司销售总监奥丽佳·斯捷潘诺娃,德国铁路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区铁路货运项目服务质量管理总监卡佳,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鸿皓,时任临沂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邹际国,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副处长周勇,时任满洲里口岸办副主任帅振莲,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光圻,上海铁路局原副局长刘建堂,上海铁路局集团公司合肥货运中心副主任王宴平,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教授徐德洪,时任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卫东,苏州工业园航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雪瑾等有关单位领导、专家发表了演讲与对话,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商务、发改、交通、经信、海关、口岸等政府部门领导;来自综保区、物流园区、陆港企业、港口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咨询规划机构、行业协会、中欧班列运营机构的负责人;来自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芬兰、荷兰等有关物流企业负责人600多位国内外嘉宾出席了此次峰会。 出席峰会的嘉宾和企业代表围绕智慧陆港、口岸、综保区建设、国际陆港的实践与创新等专题演讲之后,来自交通物流研究机构的学者及投资界、综保区、陆港、口岸代表,又针对我国国际陆港发展、物流枢纽建设的现状、趋势及热难点问题进行了高端对话。峰会期间,合肥国际内陆港进行了专题推介,中国陆港专家委员会与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就合肥内陆港的智库建设、咨询规划、国际陆港发展研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会后,与会部分代表实地调研了安徽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合肥综合保税区。
重要嘉宾讲话摘录 海关总署原党组成员、国家口岸办原主任叶剑:陆港是内陆城市承接国际、国内资本,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物流枢纽;在内陆也可以买全球、卖全球、运全球,这是陆港发挥功能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兴起,陆港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时任合肥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朱策:合肥居皖之中、襟江带淮,是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省会城市,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双节点城市。长期以来,合肥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建设发展,全力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加强内陆港、跨境电子商务港等八大开放平台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异军突起。2019年4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合肥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叠加政策优势,拓展服务功能,这必将为合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重点工作,是以整合区域内的物流资源为导向,加强同一承载城市不同类型枢纽的功能协同,鼓励合并建设;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化系统化建设,引导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统筹谋划枢纽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使枢纽布局与城市产业布局协同、物流服务网络打造与产业网络化组织联动,促使枢纽要素聚集与产业形态融合创新产生新突破。 时任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合肥国际陆港要充分发挥合肥市在区位、交通、产业等综合优势,聚焦顶层设计,打造升级版平台。聚焦市场发展,实施规模化运营,聚焦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确定了“强规模、强基地、强口岸、强贸易、强联动、强服务、强推介”的“七强”目标,汇聚新动能,确保合肥国际陆港发展实现加速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李汉卿博士:中国物流高质量发展,将促进产业链迈向中高端,促进供应链体系建设,扩大国内市场发展空间,推动国内国际市场双向互联互通;物流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互联互通能力、要提升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物流服务能力、要增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物流创新动力。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徐萍:国家和行业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推动物流园区、物流(交通)枢纽建设的规划、政策、标准,今后会更加侧重资源的集成、优化,更好发挥国家物流枢纽等不同类型的枢纽功能,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支撑进一步对外开放。